87造句网 >地图 >小学生造句 >

绝境苍狼读后感

绝境苍狼读后感

时间:2025-06-03 作者:87造句网

相关推荐

最新绝境苍狼读后感(模板八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8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苍狼》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绝境苍狼读后感 篇1

狼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可怕的生物。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狼图腾小狼小狼》这本书,让我改变了对狼得看法。

文中得狼是主人公陈阵从狼窝里掏来的,它身旁有着许多的动物,小狼很仰慕草原犬得叫声,常学着它的姿势,发出“慌慌”声,过了一夜竟练成了狼嗥。陈阵的爸爸来看望陈阵和小狼,看见了平地上有个洞,陈阵爸本以为是陈阵怕狼太热挖的,可没有想到狼自个也会扒土。夜晚,刚学会狼嗥得小狼迫不及待想展示自己的歌喉,却引来了狼群的义愤填膺……最后陈阵要搬家,问题却卡在狼搬家上,任凭陈阵怎么拽也拽不动。陈阵狠下心,将狼栓在车上,可狼还是不走,被拖了四五里地。狼掌磨出了血肉,一面的毛也快磨光了,皮肉渗出了血,最终还是“走”了。看完了《狼图腾小狼小狼》之后,让我改变了曾经对小狼刻板,固定,肤浅的印象,让我大有以狼为师的真实冲动!

狼虽然不是我们的伙伴,却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对手。文中,作者花了三十年的精心创作,此刻,他可能是最幸福的,也可能是最痛苦的。作者是都市荒原的一匹狼,痛苦决定了他的深刻。在他笔下的这一匹来自草原的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

虽然整本书是以伤痛告终,但却将狼写得惟妙惟肖。我想,小狼对待任何事从来都是不屈不饶的。我们面对挫折也应该有狼的精神才对!

绝境苍狼读后感 篇2

有没有一本书让你爱不释手?

有没有一个故事让你潜然泪下?

我有很多喜欢的书,但金曾豪爷爷的《苍狼》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总是忍不住翻来覆去地读它,不厌其烦。

《苍狼》是一本动物传奇小说,它分成“狼的故事”和“苍狼”两个部分。《狼的故事》讲述的是一只侵犯了头狼、被家族驱逐的独狼为了生存,与不同的动物搏斗,和人类斗智斗勇的故事;《苍狼》的讲述了一个摄制组为了拍剧,把一个狼家庭送上了荒岛,并且给狼安排一切,希望他们会乖乖的按照剧本演出,然而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了……

其中我更喜欢《狼的故事》。

故事里的这只独狼渴望自由。“它们是荒野之子仇恨一切束缚”,为了自由,它不惜一切代价,有时甚至以身犯险。这只狼不愿屈服于人类,它有坚定的意志。即使被人关到动物园中,或是被囚进了铁笼子里,它也从来没有放弃回到山林去的念头……正如书中所说:“囚笼上的那些冰冷坚硬的钢条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践踏过它们的自信。当然,它们的自信可以被践踏,却绝不会泯灭。”

大多数的影视作品或动画片里,狼总是被塑造成十恶不赦、凶恶可恨的反面角色。但其实,狼族受到了无数来自人类地迫害。那些所谓的“凶狠恶毒的动物在某些程度上说也是很可怜的。人类试图驯化它们、磨灭他们的野性,所以把它们囚禁起来,或直接送到动物供人观看甚至是戏弄,使得动物们无法挣脱铁笼的束缚,只好任人摆布。这其实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

金曾豪爷爷的《苍狼》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对大自然中的动物的所作所为是如此残酷无情。如果有机会表达,我也会选择为野生动物们发声,希望人类不要去随意靠近野生动物,不要去试图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这大概就是我如此喜欢这本小说的一个原因——我们的观点一致:动物们也是有生命的,不要随意对待它们。

但是让人痛心的.是就在前几天——20xx年8月24日,日本竟然开始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真的是太自私、太无耻了!这对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来说都是场灾难,海洋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海洋里的生物是无辜的,人类的生存也和海洋息息相关,我希望日本立刻停止这个错误的行为。

“旧书不厌百回读”,《苍狼》仿佛是有一种魔力,每当翻开这本书,我都会废寝忘食地一口气从头到尾读完,也会更增一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绝境苍狼读后感 篇3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苍狼》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什么是野生的力量,尤其是《苍狼》故事的尾声,使我非常感动,同时,他宣告了:正义的力量一定能够战胜邪恶。

故事就这样发生了,公安局的三条警犬因食物中毒而死,所以只能让狼狗阿灵出动寻找犯人,但在走到森林里时,它听到了父亲的呼唤——一阵狼嚎划破天空。它只能向森林深处跑去,马上紧随其后,但歹徒打晕了她,阿灵立马把歹徒杀死了,但小分队看见了,以为它在加害马力就把它打死了。阿灵离我们而去了,在小分队杀死阿灵时,我那时便想到:这些人竟然这么心狠手辣,还连这善良无辜的阿灵都要去伤害它,真是太残忍了。所以,我们要懂得:弄清事物的'好坏,分个青红皂白,如果视而不见,主动下结论,那简直是在睁眼说瞎话。

在《苍狼》的第22章中,我始终深深地记在脑海中。阿克为了救主人,不顾生死,勇敢地站出来和独狼决斗,但独狼却扑向甲板上想袭击男孩,阿克用那身子挡住了独狼的尖吻,但在临死前,它咬住了独狼的前爪,还让独狼挨了打,它被送到了阿麦的家里,认识了一条母狼,它们从此快乐地生活。当读到阿克奋不顾身地救小男孩时,我便想到了九色鹿,他也这样毫不迟疑,舍身救了调达。连动物都有如此强烈而又伟大的献身精神,真是让我不得不钦佩。

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学习弹电子琴的一段充满艰辛而又挑战的经历。当时的我对弹电子琴一无所知,但当我听到指导老师弹奏的优美而又动听的旋律时,我被深深地折服了,我决心为此而付出我所有的心血。于是,我每天上完培训班回到家中,就是练电子琴,常常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一天,我竟然练习了五个小时,我都没有休息一下,喝一口水,直到妈妈叫我睡觉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电子琴。爬上床后,我竟用手指在被子上不由自主地弹了起来,做梦也在弹着电子琴呢。就是凭着这股坚持,我的琴技渐渐地提高了,受到了辅导老师的肯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勤于阅读,善于思考,从书中汲取我们生长的养分,如苍狼一般,有时需要“野蛮”生长的力量,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绝境苍狼读后感 篇4

我们人类对狼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经常把它说成一种坏东西。狼是食肉动物,不错,但是狼的智慧并不比狗低。

《苍狼》这本书叙述了一只公狼的故事,那只公狼心爱的母狼掉入沼泽地里的泥坑里,公狼为了救母狼,咬了阻止它的狼王一口,它不但没有把母狼救出,反倒被赶出狼群。经过一次次的风雨,那只公狼当上了狼王。有时它伤心了,会对着月亮长嗥一声,仿佛月亮永远都是它忠实的听众。

读完《苍狼》这本书,我越发喜欢上了狼。狼这动物虽然让人琢磨不透,但它却是很勇敢的。

在没有任何对手的日子里,狼不会像我们那样觉得安逸舒心,它只会觉得无聊透顶。当对手来时,它会变得跃跃欲试,没有丝毫的畏惧。在狼的'字典里没有“怕”这个字;在狼的生活中,永远都是强者胜;在狼的世界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狼根本就没有童话中说的那样卑鄙,狼不会因为没有食物,为了充饥而不择手段。狼的食物是光明正大夺来的。

是的,我们对狼的了解很肤浅,对我们来说,狼是一个很神秘的动物。

绝境苍狼读后感 篇5

曾经有人向我推荐过《狼图腾》这本书,这本书使我感触颇深,精彩的情节,令人反思的行为使我把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一本好书是经得起人反复翻阅的,所以在今年暑假里我又再次拿起了这本书并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狼图腾》这本书的主角陈阵是一个到蒙古插队的北京知青,他被蒙古那神秘的风俗文化所吸引,被蒙古那神秘的狼所吸引。

狼是一种自由的象征,他们是草原民族的兽祖,宗师,战神与楷模,蒙古的游牧民族对狼有着深深的崇拜。书中当毕利格老人得知陈阵养了一匹狼之后生气地对陈阵说:“狼是送蒙古人的灵魂上腾格里的神灵……”这里就体现了蒙古人对狼的至尊崇拜,他们认为狼是不可驯服的,若是将狼驯化了就是将狼的自由剥离了,就是将狼的灵魂囚禁了,是要受到腾格里的惩罚的。这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由的重视。

虽然文中陈阵驯养了小狼,但书中结尾里小狼还是回归了自由,哪怕是死了。“风声呼啸、白毛狂飞,小狼像一条金色的飞龙,腾云驾雾,载风载雪,快乐飞翔,飞向腾格里,飞向天狼星,飞向自由的太空宇宙,飞向千万年来所有战死的蒙古草原狼的灵魂之地……”这里就是对自由的描写,对自由狼的描写,“飞”字写出了小狼生前从真正未拥有过的自由。自由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狼是自由的,所以蒙古人崇拜它们,尊敬它们。

文明,是一个社会安定发展的基础,是人重要品质之一。在《狼图腾》中有出现猎杀天鹅的剧情,写的是当时从内蒙古农区来的30个民工在新草场扎下根后在那里猎杀天鹅、掏天鹅蛋的事“牧民们疑惑和气愤的看着民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穿汉人衣服的蒙古人也对草原神鸟这么残忍,竟敢杀吃能飞上腾格里大鸟。”杨克也长叹“我过去认为中国的农耕文明总是被西方列强侵略和欺负,可没想到农耕文明毁坏游牧文明,同样残酷狰狞。”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两个文明之间的毁坏,更是人们文明意识本身的损坏。当时毕利格老人见用蒙古草原的天条无法镇住那些猎食天鹅的人于是拿着毛主席的语录小红本去问陈阵:“治这帮土匪,该念那条语录?”陈阵实在想不出再最高指示中有那条语录是可以惩治猎杀珍禽的行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法律是多么的不全面。而生活在这个和以前相比法制已相对完善的现代社会的我们已是很幸福了。

看着文章里那些对猎杀天鹅,破坏草原的描写,看着文章尾声谈及的新到草原的汉人们杀草原狗吃狗肉还有那被步枪猎杀的半大的老鹰,我的内心就忍不泛起一种深深的悲伤,我的眼睛就忍不住酸涩起来:将来还会有美丽的天鹅湖吗?将来的草原还会有“风吹草低见牛羊”吗?文章里写到过毕利格老人唱过的一首歌:

百灵唱了,春天来了。

獭子叫了,兰花开了。

灰鹤唱了,雨就来了。

小狼嗥了,月亮升了。

而陈阵听了这首歌后,心里所想的却不如歌词里描绘的这么美好:以后草原上的孩子们还能听懂这首歌吗?到了那时,他们也许会问:什么是百灵,什么是獭子?灰鹤?野狼?大雁?什么是兰花?菊花?

这就是一种悲哀,一个民族的悲哀,一个国家的悲哀。人们的文明行为的衰退与文明意识的弱化必将使一个国家走向落后。所以现在的我们就应更注重文明意识的培养,一起用自己的行动构建起一个欣欣向荣的法制社会。

绝境苍狼读后感 篇6

这是一本纪实体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这本书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是一本令人读完之后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几乎在每一个汉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贪婪、残忍、丑陋的化身,老虎也猎杀动物,也吃过人,大家却说那是王者风范,威风凛凛,高大威猛,五彩斑斓……多少美丽的形容词都给了其他猛兽,这对狼也是一种歧视!原因很简单:狼对汉族的威胁超过任何一种猛兽,比猛虎、狮子、熊、豹都来得凶猛,来得气势汹汹,具有人类才有的攻城掠地的实力。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国人对待对手的态度,对于最有威胁的对手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而是对其诋毁和谩骂,以致长久以后,当狼民族衰退以后,历史的真相被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但狼对人类的教导却是永远无法被湮没的。

《狼图腾》是对我的一次洗礼,闪烁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欢向往着狼的坚韧,狼的团结,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适应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绝境苍狼读后感 篇7

《狼图腾》一书带给我了对狼,大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焕然一新的看法与理解。蒙古大草原上狼与人,狼与猎物的故事在读者的笔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令我无法自拔。

首先,先谈一谈狼的性格与其精神。狼,一个顽强,倔强,不羁的生命。它不仅仅是草原上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勇敢性格的来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勤劳主要来自于中华农耕民族的性格贡献,而勇敢则主要来自于中华游牧民族的性格贡献。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对于农耕人口占绝大多数,农耕历史那样漫长的民族来说,主要欠缺的却是勇敢进取,没有勇敢进取性格的民族,勤劳往往就是劳而无功,或是为他人做嫁衣。是以,华夏民族要赶超西方,就必须在改变农耕民族存在和农耕民族性格上痛下功夫。

狼在华夏的典籍中一直都是个反面教材,成为了邪恶,凶残的代名词。在我看来,却不尽然,狼的性格是值得人所敬佩并崇敬的。狼的危机意识,勇气与血性,团队精神是现代人正不具备的。

首先,是危机意识,我们要像张瑞敏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危机中人迸发出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狼在草原上经历着变幻莫测的草原气候,恶劣的草原环境和人的巨大威胁,使其一直处于危险之中,才磨砺出它那种时时刻刻的危机意识。

然后,便是狼的血性与勇气。狼在其逃生时,甚至可以咬断自己的腿,狼有与生俱来的血性与勇气,甚至是小狼也不能被人轻易驯服。这点在那些少数游牧民族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不屈的民族性格融入与中华民族性格之中后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力量,在近代中华民族遭压迫之时,我们站了起来,驱走了封建官僚,驱走了帝国主义,中华民族才得以在这场世界化潮流中站稳了脚跟,挺起了脊梁。

最后,便是狼的团队精神。《狼图腾》一书中,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捕食故事令我记忆颇深。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则同进,退则同退,井井有条,分工明确,是以无往而不利。在现实社会中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不可或缺,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这时候别人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一首献给草原狼的歌,一本赞美草原人的书,一幅描述草原生态的巨幅画卷,只是一切都已成种经,引人无限感伤、惆怅与失落。洋洋五十余万字的《狼图腾》,虽非字字珠巩,却颇有引人人胜、发人深省之处。同一本书,怯佣者读出恐惧。善思者读出优虑,从商者提炼“狼性法则”,历史学者重新勾勒五千年史家之脉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点感悟,辑录于此,与诸位共享。

你的对手有多强,你的能力就有多强,感谢你的对手!书中一个个人狼相斗的例子—撕黄羊、咬马群令人胆战心惊,整个过程仿佛草原版的《孙子兵法》。蒙古狼太狡猾、太坚韧,捕捉战机组织有序、团队合作、舍小顾大……在年复一年的周旋中,人们从狼群中学到太多:战术谨慎、声东击西。“兵贵神速”、“兵者,诡道也”。在与对手的不断较量中,一个强悍、不屈的狼性民族逐渐形成。如今,孤独的人类放眼望去。草原主人血性渐失,猎狗已成宠物,绿地渐成荒漠。今昔对比,不禁感慨:草原狼,今何在?

人狼共存,和谐之道。俗语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遭殃。”“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一个无所畏俱的民族,一个没有人文关怀的民族会加速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会招致大自然抓狂的报复。所幸,那段时光渐渐远去,而今和谐之风大行。生态保护倍受重视。然,前车之鉴不可不警惕。

血,仍未冷;狼性,依然隐藏。抽走野狼链条的生态环境必然脆弱,抽走狼性基因的民族必然受辱。a良谦恭让的教化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温顺,近代的积贫积弱让我们的国家饱受蹂颐。在列国争雄的时代,重新祭起狼图腾的大旗,让渐冷的血沸腾。让隐藏的狼性进发,复我汉唐气象,扬我大国风范,冷睁观察,稳住阵脚,和平崛起,“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作者并非专业作家,只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的朴素表达而已。相对于前面生动的描述。最后的”理性挖掘“显得生硬、突兀。虽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使姜戎(化名)先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却显示出作者在文字驾驭、章节安排方面的欠缺。然瑕不掩瑜,如林肯所言:缺点很少的人,优点也很少;书亦如此,一本伟大的小说往往富有争议。作为读者,我们尊重姜戎先生的劳动,对其表达的思想有取有弃,读毕心中有所获、有所思,足矣!

绝境苍狼读后感 篇8

当我第一次读到《狼图腾》这本书的时候,就爱不释手。骨子里的血好像狼的血一样在大地上沸腾。有时候还会像做白日梦一样想自己也是草原上某一狼群的狼王,或者自己也像作者一样在草原上支青,亲身感受一下狼的那种智慧、勇敢、团结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文章开头用比较血腥的文字描述了人、马群、狼大战,因为人类的贪婪和疯狂的掏狼崽。狼群为了报复,在惨白的月光下,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袭击人类的马群,尤其是失去了狼崽的母狼。在狼王的带领下,他们分工明确。结果是马群损失惨重,其中的一些马被撕破了肚皮,踩断了自己掉出的内脏而死。那些失去狼崽的母狼,在战斗中轻者被马蹄踢瞎了眼,重者则死在马蹄之下,狼群最后也所剩无几。在这短短的几笔之下,让我看到了狼也有人性的一面,他们为了自己的“亲人”,勇敢的团结在一起,临危不乱,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视死如归,共同对付自己的敌人。

以前一听到狼的字眼就认为狼一定是一种非常凶猛、非常残忍的动物。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经常用“狼子野心、狼心狗肺”来形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但现在我的观念彻底改变了。是被狼的那种团结精神以及智慧深深折服。然而,读《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

狼是非常团结的,它们很少以自我为中心独立奋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命令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锐不可当。当他们被牧民和猎狗,还有鹅毛般的大雪围在山谷时,他们临危不乱。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报仇,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狼是一个极富团结精神的战斗集体。每匹狼都负有极强的集体观念和战斗欲望,虽然奋勇杀敌,却又不失整体的纪律和集体的组织观念,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或因为自己的失误给集体带来麻烦。每一只狼都会完全服从狼王的指挥,而狼王也一定是极其富智慧的,能带领整个家族吃饱的,能保证自己家族在草原上有一席不败之地,能保证狼族里的老狼、小狼、病狼、残狼、母狼在草原上生存下去。每一次的食物收获,他们不会全部把食物吃吃完,都会留些给那些残狼或掉了队伍的老狼,至于他们不会被饿死。当然,有些病狼、残狼自己知道自己不行了,就会离开狼群或自杀,不当狼群的累赘。虽然这是可悲的,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狼的集体观念是多么的强,为了集体可以牺牲自己。在人类生活中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

如果我们的中华民族能像狼一样团结,我们士兵也像狼一样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所有兄弟之间都团结起来,那么我们的国家一定会立于世界不败之地,我们的单位发展必将突飞猛进。以前一些西方国家总说我们是东亚病猫,或者形容我们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他们之所以这么形容我们也是有一定的历史的。我认为国家的竞争,最根本还是民族性格竞争。而民族性格的形成而非一日之寒而成,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诸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去伪存真,迎接挑战,自强不息,永不满足。对此,我们在本书中不难看出中国落后的根源源于中华民族的性格。虽然作者的“理论”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其倡导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呼唤伟大强悍狼文化的回归,无疑为我们民族振兴多提供了一条道路。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不断地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勇敢和团结。于是有了历史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于是有了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说起草原,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然而遗憾的是现在的草原由于人类的破坏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壮观,也没有了成群的黄羊和狼群。更不用说文中提到的那块美丽的天鹅湖了。书中所提到的壮丽的景象早已在历史上翻篇了,我们人类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会造成今天的后果。同时更应该学习一下狼的精神,愿我们多一点狼性,少一点羊性吧!

中华当自强!

本文来源:http://www.87zj.com/8/23942.html